大象新闻记者 李鑫 刘少利
4月1日下午,巩义市科协组织开展了2025年第一场科普进机关活动。活动邀请中国好人、郑州市红十字法律工作志愿服务队队长、应急救护专业讲师冯海河到巩义市委组织部进行应急救护知识专题宣讲,吸引了40余名机关干部踊跃参与。
据悉,冯海河讲师拥有丰富的应急救护培训经验,在业界声誉颇高。活动现场,他从自身经历出发,讲述了多起因及时实施急救而成功挽救生命的真实案例,引发了大家的强烈共鸣。随后,冯海河讲师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心肺复苏(CPR)、海姆立克急救法、创伤止血包扎等基础应急救护知识。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详细阐述了每一个急救步骤的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并通过现场演示,帮助大家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掌握方法。
在心肺复苏演示环节,冯海河讲师一边操作模拟人,一边清晰地讲解按压频率、深度以及人工呼吸的配合等关键要素。他强调,在紧急情况下,快速、准确地实施心肺复苏能够为患者争取宝贵的救援时间。针对海姆立克急救法,讲师通过模拟气道异物梗阻的场景,展示了如何运用该方法帮助患者排出异物,恢复呼吸通畅。大家纷纷聚精会神地观看并用手机记录关键步骤。
记者在现场看到,为了让机关干部们更好地掌握急救技能,活动设置了实践操作环节。大家踊跃上台,在讲师和志愿者的指导下,亲身体验心肺复苏、创伤包扎等急救操作。讲师耐心地纠正每一个不规范的动作,确保大家真正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以前觉得急救知识很专业、很难掌握,今天通过讲师的讲解和实际操作,发现自己也能学会,以后遇到紧急情况就知道该怎么做了。”一位现场参与实践操作的机关干部告诉记者。
应急救护知识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十分重要。面对突发状况,掌握正确的急救技能往往能够在关键时刻挽救生命、减少伤害。机关干部作为服务社会、保障民生的重要力量,更应具备扎实的应急救护知识储备。此次科普进机关活动,不仅为巩义市委组织部的干部们带来了实用的应急救护知识,更在机关内部营造了关注健康、重视急救的良好氛围。
“下一步,巩义市科协将继续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走进更多机关、社区、农村、学校和企业,将科学知识和实用技能传播到更广泛的人群中,为提升全民科学素质贡献力量。”巩义市科协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编审:李鑫
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图尔克4月1日强烈谴责以色列军队3月23日袭击加沙急救车队,并要求就此展开“独立、迅速和彻底的”调查。 图尔克当天在一份声明中说,该袭击造成加沙15名医务人员和人道主义工作人员丧生。死者遗体后来被人发现埋在被毁车辆附近
大象新闻记者联系到了在瑞丽从事翡翠生意的河南籍商人郝先生,了解他当时经历地震的经过。
武汉闹市街头,七旬老人被轿车撞倒,当即不省人事,头部流血,路过的外卖小哥用AED立即抢救。
3月20日,福州晚报报道了多个福建省急救中心福州城区120调度中心的工作案例,其中一个急救电话是13岁的小朋友打的,她妈妈怀孕37周,羊水已破,无法行动,关键时刻一个27岁小伙出手了。 去年12月19日晚9时51分,临近下班的陈朝顺接到
大象新闻
映象网讯(大象新闻记者 焦广超 通讯员 王琦)为弘扬雷锋精神,传播爱心与奉献,3月7日,淅川县妇幼保健院以实际行动践行雷锋精神,将健康守护的“生命课堂”送进校园。副院长李文强带领医护团队走进淅川县第二幼儿园,同步开启“意外伤害急救培训”与“
记者今天了解到,我国牵头制定的救护车领域首个ISO国际标准《负压救护车 医疗舱技术规范》近日正式发布。 负压救护车是重要的医疗装备,主要用于传染病患者的安全隔离与转运,在各类呼吸道传染性疾病控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该项国际标准首次提出了负压救
记者今天了解到,我国牵头制定的救护车领域首个ISO国际标准《负压救护车 医疗舱技术规范》近日正式发布。 负压救护车是重要的医疗装备,主要用于传染病患者的安全隔离与转运,在各类呼吸道传染性疾病控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该项国际标准首次提出了负压救
3月4日下午,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紧急救援,在恩施州建始县街头惊心动魄上演。一名乘客突发急症,公交车司机当机立断“请求闯红灯”。